可朱允炆不想等,抛出了《猫论》不说,还主张“能者上,庸者下”,硬生生将科考提前了一年,并以急报发布全国,准备以新代旧。
此举自然是有反对之声,但内阁大佬与六部大佬都支持,底下的人再说话,也是无济于事。
一群监生进入清简朴素的王家,面对王绅,众人恭恭敬敬地行礼,喊道:“学生见王博士。”
王绅一脸含笑,认出了吴云、胡浚等人,问道:“可是国子监出了麻烦?”
胡浚上前一步,作揖道:“王博士,我等监生皆愿为大明国本,出一份力,还请王博士助我国子监,名扬千秋,声传万古。”
全民参与,以宋进言的皇后
武英殿。
朱允炆看着匆匆求见的王绅,有些郁闷,是谁被打扰了假期也不会高兴。
“皇上,国子监也是大明一份子,国本之事应当给国子监一个机会,让其参与其中,多少贡献一份智慧。”
王绅恳请道。
朱允炆将奏折丢在桌案上,走了下来,对王绅道:“朕还以为你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呢,若不是监生找你,是不是准备元宵后再入宫?”
王绅深吸了一口气。
皇上此话,一表明了皇上对京师动态极为了解,二是告诉自己做人不能太过耳目闭塞。
想想也是,内阁在忙,不可能通知自己,六部在开会,也轮不到自己列席,五军都督府更不会喊自己……
若不是监生找上门,王绅到现在还不知道国本之事。
“臣虽有过,未及时了解消息,但臣可以保证,若准国子监参与,必不会落后于内阁、五军都督府与中枢六部。”
王绅清楚参与大明国旗、国徽、国歌工作的伟大意义,更知道这是千载难逢,错过不再有的机会,无论如何,都不能放弃。
朱允炆也有些犯难。
国子监的直接上级是礼部,可现在礼部没搭理国子监,而是转身和其他五部官员合伙。
六部人员共同参与,人数与力量上,已是饱和,礼部估计是不会考虑国子监的监生再参与其中。
“皇上,皇上。”
双喜跑了进来,脚步轻快,一脸激动。
朱允炆看向双喜,问道:“何事?”
双喜堆笑,见过礼之后,道:“皇上,大喜事。外面传来消息,京师之人汇聚中正街、马府街、西安门外大街、西十八街等地,请愿参与三大国事之中,愿为国旗、国徽、国歌,献绵薄之力。尤其是布行、染坊、工匠坊,呃,就连翠烟楼的姑娘,都打算为国而歌……”
“放肆!”刚刚进入武英殿的解缙听闻,连忙喊道。“国旗、国徽、国歌三大国事,岂容妓子参与其中?若被后世人知道,大明如何立于天下?岂不是把脸丢尽了?”
朱允炆瞪了一眼解缙,自己还没发话,你是不是才放肆了?
没有发作,朱允炆认真地说道:“在朕看来,这倒不失一件好事啊。无论是做买卖的,还是市农,亦或是妓子,剥除他们的身份之外,他们皆是大明的子民。大明的国事,朕虽然说了算,但能不能深入民心,万民认同,还需要大明子民说了算啊!”
“既然百姓支持,想要尽力,我们皇室,又何必计较身份?让朕说,国本这种事当全民参与。解缙,你转知徐辉祖、陈迪,让他们明告京师市民,不,是全国两京一十三省,各府州县,若他们想要参与,可递出方案,于今年九月,由三司使送抵京师。”
“至于最终方案,则交付朝廷决议,各地三司使同时参与讨论,争取在十月,确定最终方案,明年国庆节之日,应传遍全国。”
双喜连忙答应,匆匆离开。
“皇上,这样的话,岂不是增加很多耗费?”
解缙有些担忧。
朱允炆轻轻说道:“耗费是一件小事,但你也应该看到,万民参与,才可凝聚人心,人心所向,可比金银可贵的多。”
“皇上,若是如此,是否国子监也可以参与国本方案?”
王绅连忙问道。
朱允炆肯定地点了点头,道:“国子监自然要参与其中,只是王绅,国子监问题需要尽早找出来,可不能拖延太久。”
王绅肃然道:“臣定不辱使命,那臣告退。”
朱允炆挥手道:“去吧,告诉国子监的监生,朕希望看到他们的成果。”
回到后宫,朱允炆又拿起来《东京梦华录》,仔细看着。
马恩慧微微摇了摇头,问道:“皇上对前宋颇为在意,是在思考前宋弊政吗?”
朱允炆翻看着《东京梦华录》,这本书中记载了前宋的繁华盛景,轻道:“皇后,且听这一句:其正酒店户,见脚店三两次打酒,便敢借与二五百两银器。以至贫下人家,就店呼酒,亦用银器供送。皇后以为如何?”
马恩慧思忖道:“前宋果是富裕繁华,动辄便敢借出二五百两银器。这若在我朝,应难得一见。只是皇上,前宋虽是富裕,但民众疾苦无人知晓。据臣妾纵览《宋史》等籍,发现宋立国三百余年,农民揭竿而动,几乎从未断绝,细细数之,大小超出四百余次。”
“若皇上想求前宋财富,却致万民于水火,那大明虽有盛世,也将是皇族、贵族的盛世,而非大明盛世,非万民盛世。臣妾恳请皇上,莫为财富而刮民,所行之策,当谨之慎之。”
朱允炆将《东京梦华录》放在一旁,看着马恩慧,认真地说道:“若朕即可取财,又可不伤民,皇后是否便不反对解禁商人,时时进言了?”
马恩慧悚然一惊,连忙跪下,说道:“臣妾有错,还请皇上恕罪。”
后宫不得干政,这是朱元璋定下的铁律。
虽然朱允炆不在乎这些,时常与马恩慧讨论国事,但马恩慧知道,后宫干政是大忌。
只是每当朱允炆需要她的时候,她又不能拒绝朱允炆,也不想拒绝自己,一次,又一次,逐渐养成了习惯。
朱允炆若问,她便参与,说上一些意见。
若朱允炆不问,便专心后宫,从不主动说起国事。
朱允炆叹了一口气,上前扶起马恩慧,说道:“朕不怪你,有些事不辨不明。你是朕身边最亲密的人,若朕连你都说服不了,又如何去说服百官?”
“皇上想要说服臣妾,可不容易。”
马恩慧心有余悸,但却坚持认为解禁商人是不可行的。
朱允炆微微一笑,眼神中透着笃定的目光,说道:“不容易吗?朕看未必。皇后,医用纱布进度如何了?我们去看一看,如何?”
医用纱布的难题
承乾宫,位于坤宁宫东侧,钟粹宫以南,景仁宫以北,原是东六宫之首,只不过此时,里面一应居住之物,全部搬空,换为了十二套纺织装置。
马恩慧的想法很简单,承乾宫紧邻贤妃、宁妃居所,自己过去也不远,管理上方便,一旦医用纱布的研究有进展,自己可以随时掌握。
医用纱布的价值、意义,所有参与人员都清楚。
这些被选中的纺织能手,皆来自于宫中各监、各局,以针工局、内织染局、尚衣监等为主,浣衣局、针帽局等为辅。
此事一旦成功,于自己而言,可以获得丰厚奖励,于后宫而言,将多出一项营生,于国家而言,更是利军利民,造福社稷。
就连高傲的宁妃,也亲自参与其中,贤妃自不甘落后,每日醒来,便会进入承乾宫,和一宫女讨论如何改进技法,甚